close

東北角潮間帶資料彙整報告
一、地質地形
一般而言,東北角海岸屬於侵蝕形沈降海岸。此話怎講?該段海岸正
對東北,海岸易受東北風帶來之強烈風浪侵蝕而倒塌;海流是另一因素,
向岸之漲潮流因向北洋流的抵消而不易堆積沙泥,而落潮流則順著洋流的
勢把沿岸崩落的泥沙都帶到大海裡去。因此,東北角總以崢嶸的奇岩怪石
招待探訪它的賓客,我們很少在東北角的海岸邊看到一大片平直的沙灘
(福龍一帶例外,那裡是東北角僅有的一段海積地形)。以下我們先說明
東北角最特出的地質作用,再分述各地形的特性及成因,最後把各定點可
觀察到的地形作一整理。
(一)東北角主要的地質作用
受到東北角海岸地區特殊自然環境的影響,侵蝕和風化作用在此地異
常旺盛。風越大時,波浪也就越強,在東北角,九月至次年三月間的風速
可達每秒10-17公尺,夏秋的颱風更達到平均每秒25-35公尺,產生巨大的
侵蝕力量。雨水能和岩石產生化學作用,藉由水合、水解、氧化、溶解及
碳酸化等過程,把堅硬的岩石侵蝕得鬆脆易於剝落。風和雨正是東北角的
特產,再加上溼熱易於起化學反應的天氣,這些就是東北角的侵蝕及風化
作用旺盛的主要原因。福龍附近的海灘是東北角的旅遊重點,它能在這一
大段侵蝕地形中打下一片沙灘的天下,自然有它特殊的理由。以下我們就
詳細說說東北角的地質作用。
1、物理風化作用
(1)鹽結晶的生長
在海岸地區,海水所含有的水溶性鹽是主要的風化因子,在波浪可及
的岩壁及海蝕平台上海水殘留在凹穴裡,因此鹽跟著水滲入了岩縫中,水
分被蒸發後鹽結晶析出,便把岩縫給撐大了,石頭就這樣漸漸的鬆散崩裂
開來。
(2)溫度變化與岩體的膨脹與收縮
我們知道海水的比熱比岩石大,在夏天的大太陽下,海水比岩石涼,
但是大家也知道海水每天會漲潮,漲潮時被太陽晒的發燙的石頭一下子被
涼涼的海水冷卻,會突然的收縮;冬天的時候,海水比石頭溫暖,漲潮時
石頭就因此膨脹。在一縮一脹之下石頭很容易崩壞掉,這就是溫度變化造
成的風化效果。和溫度一樣,這種重複的一乾一溼也會使岩石風化,潮間
帶是這種變化最常見的地區,常有許多小而淺的凹穴聚集了些水進行乾溼
作用,使得凹穴越來越大,終使岩石崩解。
(3)生物風化作用
植物的根為了固著、吸取營養和水分,常常把根深入岩石的裂縫之
中,將裂縫撐大;在潮間帶的許多動物為了能固著在岩石上,也會打出大
大小小的洞來,這些小裂隙給了許多風化因子侵蝕機會而慢慢地變成大裂
縫,最後岩塊帶著附著在其上的動物們崩落下來;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會造
成一些具侵蝕力的物質如有機酸,能夠和岩石起化學作用,這些都是生物
性的風化作用。
2、海水的侵蝕作用
指海水、波浪、潮流、洋流對沿岸造成的侵蝕作用。
(1)波浪撞擊
指波浪拍打沿岸使岩石崩解捲走崩解碎屑的作用。
(2)空氣壓縮作用
海邊岸壁的岩石總是免不了有許多坑洞縫隙,當波浪打上來時縫隙裡
的空氣常常無處可跑,於是便被壓縮,這種壓縮的力量很大,連岩石也受
不了而慢慢地裂開。
(3)磨石作用
海水常常夾帶著一些砂粒或石頭之類的撲向岩石,這些沙啊石的便會
磨蝕岩石,叫做磨石作用。
(4)擦蝕作用
海水衝濺或回濺時其中所攜帶的砂礫之間的相互摩擦。
(5)溶蝕作用
海水可以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礦物質,特別是對石灰岩和珊瑚礁構成的
岩石最為顯著。
3、福隆沙岸的形成
福隆到鹽寮這段砂灘的形成和雙溪有很大的關係.雙溪是東北角最主要的
河川.當它一路奔流入海時.所挾帶的大量泥沙在坡度和流速減緩的海口沈
澱下來.堆積在河口附近.當盛行的東北季風加上沿岸流.掀起的海浪將泥沙
推向內陸並一路鋪到鹽寮.同時.堆積出的砂灘逼使得雙溪出海河段改道向
南.形成了沙嘴地形和「內河外海」的景觀.

(二)東北角的主要地形分述
(1)海蝕地形
海蝕崖:海岸受波浪而成的陡崖,撐為海蝕崖。海岸下方近海水的地
方易生成海蝕凹壁,凹壁繼續發展,上方可能因失去支撐而崩落,於是海
崖後退,形成了海蝕平台,海蝕崖大多出現在岩石海岸,尤其是波蝕強烈
的島嶼、半島或岬角等陸地隆起部分。
海蝕洞:波浪常在濱線的高度將脆弱易崩或節理發達的地方侵蝕成一
個凹洞,如果我們在濱線以上的地方看到海蝕洞,表示此處的陸地上升。
海蝕平台:在海蝕崖下,因海崖受到海水侵蝕,上方失去支撐而崩
落,形成海蝕平台。海蝕平台上常散落著海蝕崖上崩落下來的岩塊,成了
海浪用來侵蝕海岸的工具。其它景觀如豆腐岩、海蝕溝、蕈狀岩等,都是
在海蝕平台受到海水不斷侵蝕的形成過程中發展出來的。
海階:陸地上升的地區,海蝕平台上升而露出水面成為一平緩而略向
海岸傾斜的階地,稱之海階,有些海階會被薄薄的粒層覆蓋著。在東北角
海階是很常見的地形。
海蝕崖柱:海岬被波浪衝擊外側的一部份岩體被切斷,而成為孤懸海
中的石柱,稱為海蝕崖,又稱為顯礁。
海蝕溝:海岸被許多垂直於海岸延伸方向的破裂面(節理)切割,經
侵蝕後,這些破裂面有些擴大為海蝕溝。
蕈狀岩:當這一片地層誕生的時候,河川、大海帶來許多泥沙堆積在
這裡的同時,海中有許多會形成鈣質硬殼的生物如貝類、海膽也生活在這
裡,它們的鈣質遺骸便隨著泥沙及其它沉積物一起堆積、壓在地底下、形
成地層,在這個過程裡,鈣質會聚集成一塊塊的團塊,這種團塊的結構比
旁邊的岩石緻密,也比較硬。當陸地抬升,風化作用侵蝕到這一層時,這
些結核團塊便會形成蕈狀岩。走近蕈狀岩,會發現其表面佈滿凹洞,稱之
蜂窩石,這是由於海水將結核團塊裡的生物碎屑溶蝕,或沿生化石管壁破
壞而成。我們將蕈狀岩的生成分成以下數期:
(一)初露:當含鈣質結核的地層受到侵蝕時,因砂岩比這些結核柔軟而
易被侵蝕,所以可以看到略突出成團狀的形狀,及略凹下的砂岩層
(二)無頸期:結核整個露出地表。(三)粗頸期:形成和頭(結核)一樣
大的脖子(砂岩)。(四)細頸期和斷頭期:此時侵蝕營力以風挾帶沙粒的磨
蝕為主,不段的磨蝕使得頸子越來越細,終於有天就斷了。
壺穴:在近海水的地方,我們常可在岩石上發現一個個洞洞,叫作壺穴,
最初是岩石上的淺窪或小穴(可能是生物造成也可能是岩石本身的小洞),
當海浪打上來,很容易在這裡形成漩渦,漩渦挾帶著砂礫,對洞壁產生磨
挫作用,加上重複乾濕和鹽風化等侵蝕營力,漸漸把洞越挖越深,造成形
狀大小不等的洞穴,洞壁平直圓滑。有的洞穴比較大,裡面裝滿了漲潮時
留在這裡的海水,稱之為潮池,仔細觀察,你將會發現這裡住了好多生
物,有螃蟹、螺、還有許多藻類和寄居蟹。
(2)海積地形
海灘:在較平直的海岸線上常常會出現的沙灘或礫灘。
沙嘴:海岸漂沙由沿岸流搬運沈積,最後高出海面形成沙洲,若一端
與河口的陸地連接,另一端伸入海內,叫做沙嘴。海岸漂沙的來源有河流
帶來的陸地沖積物及海浪從海岸侵蝕而來的碎屑物。
巨礫灘:嚴格來說,巨礫灘不能算是一種沉積地形,它是鶯歌石和萊
萊之間曾發生斷層造成的破裂帶伴隨的大石塊群,堆積在海岸邊,經海邊
的各種風化作用讓它漸漸便成今日所見又大又圓的巨石群。在巨礫中長有
許多潮間帶生物棲息,如海兔、海藻、海蟑螂等。
(三)東北角幾個定點可觀察到的地形
第一站 鼻頭角
如果我們從鼻頭角公園走.可以依序看見潮汐岩層.生痕化石.貝殼化石.
交錯層...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.所以我們從鼻頭國小進入步道.進入海蝕平
台.有必要的話再進入小階地*
*地形焦點:海蝕平台.海蝕柱.海蝕崖.海蝕洞.海蝕溝.泥裂.魚股狀交錯層
海蝕平臺:
整個鼻頭角海岸就是一大片的海蝕平台.這是由海水經年累月的侵蝕使岩壁
的下方凹陷.終於整個崩塌而形成一片平台.這裡是岩岸潮間代生物的盤據
地.海蝕平台上有許多特殊的地形.
1.蕈狀岩&蜂窩石:跟野柳的蕈狀岩一樣.因為岩層中含有些較堅硬的[結核
團塊].當岩層被侵蝕.結核團塊便露出而形成蕈狀岩.走近蕈狀岩.會發現其
表面佈滿凹洞.稱之蜂窩石.這是由於海水將結核團塊裡的生物碎屑溶蝕.或
沿生化石管壁破壞而成.
2.豆腐岩:海蝕平台受地殼運動擠壓.形成兩組互相垂直的節理.海水沿節理
侵蝕.就形成了豆腐岩.
3.海蝕溝:岩石的節理被海水不斷侵蝕.終於形成一道道面向大海的海蝕溝.
另一種海蝕溝則沿著斷層形成.
4.泥裂:跟很久沒去打掃的樓頂形成的泥裂很像.由乾濕交替作用形成.
5.魚骨狀交錯層:沉積岩層原是一層層很有次序往上堆積的.當互相平行的
兩條層理間出現斜交的紋路.就叫交錯層.這是由潮汐或風力的堆積力量形
成的.當上下兩層交錯層的斜交方向相反.就形了像魚骨一樣的紋路.稱魚骨
狀交錯層.兩交錯層方向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各種地質作用使得堆積的方向正
好相反.
*礁岩及海蝕平台上的岩岸植物
常見的有脈耳草.岩大戟.濱排草等.為了適應嚴苛的環境.大都呈低矮
匍匐狀.或覆有厚毛.以耐旱.耐鹽.另外.在海崖上則有根系發達的台灣蘆竹
盤據著.
*海蝕平台上的生物:海蟑螂.蝦.蟹.螺
*小階地
是一片如茵的階梯緩坡.形成原因尚無定論.有人認為是重力滑動.有人
認為是人為整修.這裡是觀察海岸生物垂直分布的極佳地點.
第二站 龍洞
龍洞岬是北濱最古老最堅硬的四稜砂岩所組成的.龍洞的四棱砂岩非常
堅硬,所以能在海岸上形成一個突出的岬角。六百萬年前造山運動將這附
近地層整個隆起.並形成一段草山斷層.斷層東邊的龍洞附近相對上移.使得
底下3500萬年前的地層和鼻頭角600萬年前的地層並列.經過長久侵蝕.3500
萬年前和600萬年前的地層露出地表.草山斷層則被挖蝕成龍洞灣.六百萬年
前的那次造山運動並使得龍洞岬岩層彎屈拱起.並形成許多小小的斷層和節
理.至今我們仍能看到小斷層.斷層角礫岩.斷層擦痕.等痕跡.經過侵蝕之後.
就形成了階梯狀的龍洞岬和鋸齒狀岩層.在這裡還可以看見大波痕和交錯層
的沈積痕跡.在龍洞岬上的岩石常有風化紋,這是一種化學風化作用,水和
空氣經由石頭間的裂縫氧化砂岩,並在裂縫間造出一層紅色的氧化鐵填充
物,有時是溶解在水裡的石英質沉澱在岩縫裡,這些岩縫的沉積物有的會
比旁邊的石頭硬,所以當風化持續進行,這些類似節理的裂縫反而突出地
面,而不像一般的節理形成豆腐岩。
*地形焦點:龍洞岬海崖.海蝕洞.海蝕崖.海蝕溝.
第三站 鹽寮公園
鹽寮公園(收費)內有抗日紀念碑.其特色是多采多姿的沙濱植物群落.
鹽寮沙岸和福隆海水浴場連成一氣.其成因請參見該站說明*
*地形焦點:覆蓋在岩石上的沙岸地形
*生物:蟹.蚌(沙岸).河口水族.藻類(岩石).
第四站 福隆海水浴場\東北角管理處
一近福隆海水浴場.就可以看見一座橫跨雙溪河口的長橋.站在橋中央
向雙溪眺望可以看見河階地形.向另一邊的大海俯瞰.則可清楚看見雙溪出
海口.整個砂嘴和福隆海濱的整個地形.福隆的砂岸植物也是典形沙丘植物
的代表.主要有馬鞍藤.林投和海檬果.
地形焦點:沙灘.沙嘴地形.(海階.河階)
生物:沙灘生物.一些漂上岸來的生物屍體(大樹枝.僧帽水母...)
第五站 萊萊
萊萊海濱最有名的就是出現在國中地科課本裡的"魔鬼岩"了.除此之外.
這裡還有些特殊的地形.海蝕平台上的潮池裡也會出現些藻類.
地形焦點:大片的海蝕平台.突出的岩脈.鉛筆構造.線形圖案.巨礫灘.壺穴
萊萊附近地層性質脆弱且相近.因此形成大片的海蝕平台.海蝕平台上
有過去埋藏地下為噴發的岩脈.如今因岩性較硬和侵蝕作用而突出平台.海
蝕平台的岩石表面上有一段段如鉛筆心的硬頁岩.原來帶有層理的頁岩經過
造山運動後變硬且幾壓出和層理縱交的葉理.加上容易沿著層理和葉理產生
的風化作用.就形成了這模樣。線形圖案近看猶如超大號的洗衣板.這是堅
硬的砂岩和較軟的頁岩交替沈積.又經地質作用整個翻轉.使得層理相交於
地面.經過侵蝕之後就成為這個樣子了.奇怪的海蝕壺穴的是由挾帶沙粒石
塊的波浪配合生物鑽鑿和各種風化作用在岩石上鑽出來的.

二、生物
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北起瑞芳南雅里,南迄頭城北港口,具有山
林、溪流、海蝕平台、沙灘、海洋....等等不同生態系,根據調查本區海
域內至少有60上藻類,290種以上之貝類,70種以上之甲殼類,40種以上的
棘皮動物,120種以上的珊瑚類以及其它數以百計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。
東北角海岸地形以海蝕平台為主,在海蝕平台高潮線附近,以吸附在
岩石上的玉黍螺、青螺和笠螺為主;中潮帶則有石蓴、藤壺、牡蠣、蟹類
和螺類;低潮線的岩表是各種藻類、水螅、海綿和海鞘聚集的地方,翻動
岩石,則可發現海葵、螺類、陽燧足、寄居蟹等生物的蹤跡。東北角的河
口地區雖然有豐富的食物,但卻沒有繁盛的紅樹林或鹽沼,能適應此處環
境而在此定居的物種也不多。如果想觀察東北角的海濱生物,最好選擇大
退潮的時間,要觀察潮間帶藻類,則以春天(四、五月)為宜。
攜帶物品:
1.衣物護具:宜著長袖長褲.戴帽.建議攜帶手套.雨鞋及備用衣物
2.觀察用具:放大鏡.筆記.筆.
3.採集用具:刀子.鑷子.網子.大小合適的塑膠袋.報紙.

動物
(一)海蝕平台潮間帶的動物
(1)底棲性軟體動物 以各種螺類為主間或參雜著海兔、石磺,退潮時這
些軟體動物都可以離水一陣子,大略有石虌、玉黍螺、笠螺、青螺、蜑
螺、鐘螺、寶螺、骨螺、芋螺、海兔,在退潮時它們會聚集在較潮濕的岩
縫或洞穴中,以免被太陽曬乾。
(2)底棲性節肢動物 以各種寄居蟹和蟹類為主,大都棲住在礁石上或岩
縫中,可離水生存一陣子,但亦有些節肢動物很少離水,在退潮時都留在
潮池中。
(3)固著性生物 有牡蠣、障泥蛤、藤壺、龜爪、沙魚卵鞘等。都固定在
海蝕平台中部岩石上或礁岩下,甚而在岩縫之中。
介紹一些有拍到照片的生物:
*石虌:一般可以長到3-5公分,屬於軟體動物門多板綱,退潮時用它強有
力的腹足緊抓住凹洞的洞壁,漲潮時才爬出來以軟體動物特有的齒舌啃食
岩石上的藻類,是一種可以吃的動物,不過要把它挖起來可能不太容易呢!
*龜爪:跟藤壺一樣屬節肢動物門中的短柄類,因為形狀像龜的腳而名之為
龜爪,藏身於岩縫中,等到漲潮時,伸出附肢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為生。
*鱗笠藤壺:屬節肢動物門,濾食性,體型像一座超小型的火山,群生在湧
浪大的礁石上,殼口小,表面有許多隆起的縱勒,每個個體直徑約1-3公
分。在礁石上走路要特別小心,要是跌個跤,藤壺和其它著生在岩石上的
生物殼體可是會把人割得體無完膚的。
*海膽:棘皮動物,使用管足和棘運動,以啃食藻類和有機碎屑為生,其生
殖腺可食。在過去台灣岩岸上有很多,但因日本人很喜歡吃,所以幾乎抓
光,現在已經很少。有些海膽的棘有毒,要小心。
*黑齒牡蠣:屬於軟體動物中的斧足綱,和貽貝同綱。斧足綱的生物像蛤一
樣,以入水管吸入海水,用鰓鬚濾食並交換並交換氧氣,再用出水管排出
水。殼長約3-5公分,灰色,形狀不規則,殼緣呈黑紫色波浪狀,甚銳利,
數量很多,而且也是一道可上餐桌的佳餚。
*海葵,腔腸動物門,和水螅、水母同一門,沒有骨骼,以觸手補食小動
物,而觸手圍繞著兼具肛門作用的口。大多生活在淺水礁區,常和小丑
魚、寄居蟹等生物生活在一起,為它們提供保護,並和虫黃藻共生。
*螃蟹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動物,它有幾丁質的堅硬外骨骼保護它,種類
非常多,屬於十腳類,其中兩隻腳特化為螯,可供打架、攝食、獵食之
用,一般雄蟹的螯比雌蟹的大,最明顯的要數雄招潮蟹的螯,雌招潮蟹的
兩個螯都很短。螃蟹的幼生是海中服游動物的主力,處於海洋食物金字塔
的基層。螃蟹一般是橫行的,但也有例外如和尚蟹,有些螃蟹遇到危險還
會斷肢以自保,如瓷蟹。
*蜑(ㄉㄢ\)螺:軟體動物門,為減輕潮浪的衝擊,殼演化成半球形,殼口則
呈半圓形,用它強有力的腹足緊緊抓住岩石,慢慢的移動,尋找合適的棲
所和它愛吃的食物--藻類。
*玉黍螺:成群聚居在海蝕平台上,數目非常之多,以岩石上的微小藻類為
食物,因體形小,形狀像玉黍蜀粒而得名。有的種類殼表有顆粒如台灣玉
黍螺和顆粒玉黍螺,有的殼表平滑,如波紋玉黍螺。
帽貝(笠螺):腹足綱生物,以強力腹足附著於岩石,啃食藻類為生。
(二)沙岸區的海濱動物
福隆鹽寮和蜜月灣一帶沙岸,因其潮間帶較窄且沙岸底質鬆軟,棲住
此地的動物較少,大多掘沙藏身,如砂蟹、紅點黎明蟹、太平洋蟬蟹和雙
殼貝類,其中紅點黎明蟹的步腳特化成扁平狀的游泳足,於沙岸碎浪區到
十幾公尺深的海域均可見,蟬蟹在浪打上來時出洞覓食,當浪退即躲回洞
內,以適應住在沙灘並非時時有水的情況。
(三)礫石海岸的海濱動物
和美、金沙灣、龍洞、大溪和北關附近有礫石灘,石塊礫徑大,基底
較穩,故有些固著性生物生長,也常見到些珊瑚藻。動物種類大多和海蝕
平台相同。例如藤壺、海兔、牡蠣、海葵、寄居蟹....等。
(1)軟體動物 潮間帶的軟體動物多為腹足綱,為適應環境,有的殼
圓滑以抵抗海浪有些則以強有力的腹足吸附岩壁。較低等的螺類多為素
食,高等的則多肉食,常見的有牡蠣、青螺和松螺。
(2)節肢動物 和軟體動物石灰質外殼不同,其具幾丁質的殼,除了
可以脫殼長大外,也使行動快速多了。
(3)固著性動物 在這一帶的藤壺、龜爪等都採濾食,因固著雖可不
被浪沖走,卻也苦於無法行動。

藻類
藻類為潮間帶最為主要的植物群落,種類繁多,其他門的植物幾乎還
沒把潮間帶列入他們的領域,因此我們就選擇藻類為介紹的主體。藻類本
能夠分布在飛沫帶、潮間帶甚至潮下帶均有海藻生長,但主要的生長區為
潮間帶及較淺的潮下帶。潮間帶的藻類在秋冬之際開始生長,春天是生長
最茂盛的時候,生長在沿岸的海藻通常呈水平帶狀分布,由陸地到海洋首
先出現的是綠藻,然後是褐藻,紅藻。
海藻是潮間帶中最主要的生產者,海藻有的是單細胞,有的是多細
胞,其不同於陸地上花草樹木的特徵為:海藻兼有無性生殖及有性生殖,
由自身或某一細胞形成孢子囊或配子;海藻大部分缺乏運輸水分和養分的
運輸系統,而由植物表面直接吸收。海藻沒有根,莖,葉的構造,但是有
類似的附著器,莖狀體,葉狀體;附著器沒有運輸水分及養分的功能,其
最大的作用是牢牢地抓緊海岸。
以下分門介紹幾種藻類。
綠藻植物門:
寬礁膜:生長於高潮線附近的礁石上,礁膜科,高可達 15 公分,以小盤
狀附著器附著在岩石上,可食用。
牡丹菜:葉狀體相互重疊,呈牡丹花貌而得名,高約 2 公分,亦有小盤
狀附著器,生長於潮間帶上部,及中部之岩石上,屬石蓴科。
滸苔:屬石蓴科;長滸苔呈管狀,緣管滸苔為扁平狀,生長在潮間帶中,
下部岩石或石沼中,可食。
紅藻植物門:
紅藻因含“藻紅素“故呈紫紅色,藻紅素比褐藻所含的石衣藻黃素"更
能有效利用微弱的光線,所以紅藻比其他藻類更能適應陰暗的潮池和較深
的海域,紅藻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,製作果凍用的凝膠劑就是由紅藻提煉
而成的。
異枝菜:石花菜科,深紫紅色,主枝扁平,羽狀分枝,對生,囊果生於小
枝上;生長在低潮線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,為製瓊膠原料。高
5-8㎝
小杉藻:杉藻科;藻體成暗紫色或紫紅色,有琉璃色的閃光,不規則分
歧,緊密重疊,生長在潮間帶中部的岩石上。
角叉菜:杉藻科,紫紅色,扇形,高 5-8 ㎝,2至3次叉狀分枝,囊果散
生在藻體皮層細胞間,生長在潮間帶中部岩石上。
異枝凹頂藻:松節藻科,細柱狀,多分枝,由各方向長出,高 5-12 ㎝,
新鮮時為青黑色,乾後變黑色,體表常著生無節珊瑚藻,生
於低潮線附近岩石上。
小珊瑚藻:珊瑚藻科。珊瑚藻科的植物會吸收水中的石灰質,一方面增強
組織以抵抗水流,一方面降低體內有機物質的比例,使魚蝦海膽
等不屑以之為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凌宇勁鷹 的頭像
    凌宇勁鷹

    凌宇勁鷹作文簿

    凌宇勁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